阀门老化引发液化气罐爆炸 索性无人员伤亡
一家人难得在家做饭,4月19日,家住金沙路附近的江女士趁周末准备露一手,可菜刚下锅,突然嘭的一声巨响,一团火朝她扑过来。惊魂落定,门窗尽毁,所幸江女士只有一点头发被烧焦。对面墙壁上砸出两个坑。技术人员称,可能是阀门老化漏气,导致液化气在密闭厨房里积聚后爆燃。而江女士称当天是第一次使用该瓶气。
周末家人聚餐本是其乐融融的事,谁知突生意外,幸亏没有造成更大的损失。不过,庆幸之余,我们不敢设想,如果将墙砸出洞的物品在气流作用下砸在人身上将会怎样后果?对一个毫无防备的家庭主妇及其家人来说,事后想想,足以让人不寒而栗。毕竟,这个世上谁也没有与危险擦肩而过的先天经验。
事后,液化气公司技术员作了提醒,我们并不怀疑其善意,只是其事后区区几句“可能是阀门老化造成燃气泄漏”云云,我们从字面中看到了不对等的平静和一丝懈怠。
当然,我们宁愿相信江女士家的燃爆事故是个案,毕竟,国家对液化气钢瓶有着严格的强制检测报废制度。但是,公司技术员的另一句提醒又让人背脊冒汗,人家称“如打火时发现异味或声响,应关闭阀门,打维修电话”,这话应错不了,江女士在事故发生前还真是按人家说的去做:事先没有发现任何异味,随后也确实听到一声响——代价是头发烧焦,门被炸飞,墙体被砸出坑。看来,按照技术人员的提醒去做也不怎么靠谱,而这种看似专业且程序化的提醒,在随时可能来临的燃爆事故面前,只会让用户更加迷茫甚至恐慌!
近年来,液化气使用越来越普及,相信用户都是冲着其有严密的安全保障措施才使用的。我们都知道,钢瓶在运输过程中不可避免地要发生碰撞,瓶阀因多次开启,密封圈磨损易发生泄漏,易酿成火灾或爆炸事故。因此,对钢瓶进行定期检验是保证安全使用的前提,这其中就包括瓶阀检验、气密性试验等。因此,回到这个新闻事件上,这只阀门老化漏气的液化气瓶究竟是如何进入江女士家的?这瓶气出厂前是否认真检测过?如果没有,那阀门老化松动是否因技术含量太高而无法检测,只好任其带病为市民服务?如此一分析,公众应猜出了事故原因的一个大概了。
其实,一些危爆物品的问题一直饱受社会诟病,这次燃爆事故虽没有造成更严重的后果,但如果想以后杜绝发生同类事故,液化气公司确实还有很长的路要走。细节容易让人忽视,处理不好最容易酿成大祸,因此,平常把消费者位置摆高一点,把安全措施做实一点,对出厂的产品苛求一点只有好处。在这一点上,不妨学学浏阳花炮,为了最大限度地消除安全隐患,浏阳花炮以壮士断腕的勇气,将一些不规范的,有安全隐患的厂家果断关停,这虽然牺牲了一个厂家甚至地方的短期利益,但换来了产业和民众生命财产的长久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