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项目部牵引光缆作业时,导引绳突然断裂造成跑线

  1、 事故经过:
  2006年10月2日,按照工作分工,500千伏利锡线第二项目部一队进行G140—G170光缆展放。施工队长殷×、张力场负责人刘××、牵引场负责人项××。因此段的各盘光缆接头处均有110千伏及以上带电线路,且受地形运输条件限制,故对光缆实行了三盘连放,牵、张段长度约12公里,小张设在G140号,小牵设在G171号,小张张力显示200公斤,小牵牵引力显示1600公斤。当光缆牵引到G159号时,φ13的导引绳在小牵前约40米处突然拉断跑线,尾线在G170号塔上的光缆滑车处跳槽被卡,跑出约30米后停止滑移,但由于导引绳拉断后跑线的惯性冲击,缩短了该绳在G169—G170之间的弧垂与220千伏利石Ⅱ线(4515)右相线的安全距离(距当时在场人员讲估计距离约1-2米), 造成220千伏利石Ⅱ线(4515)跳闸。
  事故发生以后,省送变电公司施工队、项目部、分公司随即进行了逐级上报,并对全牵引段光缆、导引绳和被跨越的其它运行线路进行了认真检查,更换了牵引场向张力场方向的二盘导引绳(含拉断的一盘),并进行了可靠的联接。无锡供电公司的检修人员也随即赶赴现场检查,查后确认线路导、地线均无损伤,运行正常。当天晚上,施工一队召开了班组安全会,向全班通报了事件的整个经过,分析了事件发生的原因,要求参加作业人员在下一步的工作中加强工器具检查,严防类似事故的再次发生。
  10月3日,该项目部全体人员停工一天,施工队召开事故分析会,按照“四不放过”原则进行了安全教育。同时更换了发生断裂的那盘导引绳(备查),对其余导引绳的外观及接头进行了仔细检查,并加长加宽了在跨越线路下方的封网保护。最后经严格核查合格,于10月4日上午完成了全部光缆展放工作。
  2、原因分析:
  直接原因:项目部相关人员的工作责任心不强,施工前对导引绳外观检查不力,对“导引绳可能会断裂”的隐患估计不足,导致使用的导引绳被拉断,造成断裂的导引绳对220千伏利石Ⅱ线放电,是本次事故的直接原因。
  主要原因:在施工作业过程中,对被跨越的运行线路没有实施完全有效的保护。原封的越线网在导线施工结束后由于受停电时间的制约已于9月27日拆除,导致导线断裂时,钢丝绳对下方运行的220千伏利石Ⅱ线放电跳闸,是本次事故的主要原因。
  次要原因:施工人员、管理人员安全意识淡薄,对三盘光缆连续展放这样的高难度作业安全情况没有充分认识,安全监护不力,项目部的技术、安全管理人员对于这样的施工作业简单放行,是本次事故的次要原因。
  事故教训:要从管理上找原因,施工方法、施工工艺、施工工器具(维护、保养、检查)管理、安全监护、各级人员的安全意识、岗位职责和安全责任有待进一步加强和落实。
  3、整改措施
  1、加强对临近带电线路施工的安全管理,严格执行《线路施工停电管理办法》等安全管理制度。举一反三,加强安全监护,加强对牵引过程的监护,严格控制好机械的牵、张力,跨越档内专人监护,及时通报跨越档驰度,确保对带电体的安全距离要求。同时做好牵、张场机械的接地和操作人员绝缘保护。省送变电公司在对项目部全体人员进行一次安全教育的基础上,将这一事件通报公司所属各施工项目部,要求切实提高全体人员的安全意识,做到举一反三,进行隐患排查和整改,确保安全施工和作业,防范类似和其它事故的再次发生。
  2、加强施工现场检查,做好预防工作。省送变电公司组织对目前在建项目进行了一次针对危险点辨识与预控措施编审和落实情况的全面检查,对不符合现场实际情况或缺乏可操作性的措施重新修订和审核,不断完善危险点辨识与预控措施。
  3、认真吸取本次事故教训,按“四不放过”原则,开展全面安全教育及自查自纠的检查整改,加强现场安全巡查,加强对管理人员及施工人员的安全教育和安全技术措施、防范措施的落实,提高全员安全意识及危险点辨识与预控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