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管理失控,高压转子弯曲
【简述】2008年10月26日,某电厂机组B级检修后启机。26日03时43分,机组与系统并列,07时25分,1瓦Y方向轴振达到260μm,振动保护动作停机。
【事故经过】2008年10月25日13时30分,当值值长接省调令4号机26日9时00分与系统并列,15时38分4号炉点火。26日00时12 分,4号机达到冲转参数,值长令4号机冲转。00时25分,汽轮机转速1000r/min,做发电机交流阻抗试验并暖机共56分钟。01时38分,转速升至3000 r/min,各瓦轴振无明显变化,做发电机零起升压试验、空载试验、假同期试验2小时5分钟,同时进行暖机。03时43分,4号机组与系统并列,加负荷至15MW,暖机34分钟。04时25分,负荷33MW,自动切缸。05时12分,负荷45MW暖机结束。05时26分,负荷升至72MW,集控副主值班员发现高压胀差升至6.6mm且有继续上升趋势,值长令降低机组负荷,控制胀差上升趋势。06时10分,负荷减至30MW,高压胀差8.14mm,自动切至中缸运行。高压胀差开始逐渐下降。07时18分,4号机组负荷29MW,一瓦轴振振动加剧。07时21分,最大一瓦轴振X方向200.8μm,Y方向166μm。07时25分,1瓦Y方向轴振达到260μm,振动保护动作停机。转子惰走时间41分钟,较上次55分钟减少14分钟。21时18分,TSI显示偏心值增大,最大达94.6μm,测量二瓦轴颈处弯曲最大0.25 mm,三瓦轴颈处最大0.06 mm,停止4号机电动盘车,进行手动盘车。将高点放在顶部45分钟,测量二瓦轴颈处转子没有明显下沉迹象,间隔30分钟手动盘车180°,手动盘车直到缸温降至120℃停止。
【事故原因】
1. 蜂窝式汽封齿的厚度偏差不满足设计最小允许值,造成电侧齿根间隙减小,汽轮机切缸运行后蜂窝式汽封与高压转子产生轴向摩擦,是造成此次事故的直接原因。
2. 中压缸切至高压缸时,未控制好主汽温度,主汽温度高于启动曲线上限6.9℃,导致高压胀差增大,且高压胀差达到紧急停机值(7.4mm)时,运行人员未立即破坏真空紧急停机,加剧了轴封磨损,是造成此次事故的直接原因。
3. 运行规程及修后启动方案中编制的振动保护报警值和动作值为120μm 和260μm,较厂家给定的偏高,且机组启动过程中,在转速升速至2015 r/min时一瓦轴振最大达到248μm,运行人员未及时采取有效措施乃至振动保护动作后未及时破坏真空紧急停机,是造成此次事故的间接原因。
4. 对集团公司揭缸提效工作认识不足,更换汽封工作重视不够,准备不充分,没有详细论证和及时汇报上级有关部门。当检修项目发生变更时没有及时组织专业技术人员进行深入分析,是造成此次事故的间接原因。
5. 在安装及验收过程中,过分依赖厂家安装人员,没有实际测量高压转子窜轴,是造成此次事故的间接原因。